主页 > 教育 > 正文

“伪精致、仪式感”, 正在掏空一代大学生!

更新时间:2019-01-25点击数:文字大小:

早前,某高校“仙女寝室”的新闻热传。宿舍三位女生每人花费三千元左右,总共花费近万元,将宿舍装扮得相当漂亮,置身其中感觉像是进入了“仙境”。前来参观的同学都被这等惊艳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连宿管阿姨都感叹不已。然而好景不长,“仙女寝室”由于存在一些隐患被拆除,学校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评价,认为“仙女寝室”创意在审美情绪日渐贫乏的社会,显得弥足珍贵,虽然被拆了,但寻找美、创造美的“小仙女”还在,很期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创造、设计有个性、有温度的宿舍。

除了部分媒体表达出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许,不少大学生也对这三位“有审美情趣”的女大学生表达了赞赏,还觉得她们精致的生活被破坏了很可惜。这三位女生公开表示的“生活是需要仪式感的”更被一些人追捧,奉为“圣言”。笔者不反对创意和改良,也不反对大学生从自身审美的角度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对于高校校园里动不动吹捧“精致”和“仪式感”的现象颇为恶心。这说明大家都在追求表面化和物质化,把外表的好坏当成评判生活的标准。从更深层次来说,这是虚荣的表象化和理想的物质化。而这些仪式感和虚荣,正在掏空一代大学生!

光鲜之下,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精致呢?有些人用着一两百一张的面膜,却每天过着啃大馍就咸菜的日子;有些人集齐各种色调的口红,不舍得用,就这么看着当观赏物;有些人花了一整天烧了几道漂亮精致的小菜,就为了拍几张照片炫耀一下,自己却根本不吃;有些人花了两个小时把西瓜切成花一样,摆在果盘里,却不允许被人去品尝;有些人每天为哪些菜应该放在哪个盘子里发愁,却根本不在意自己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没有做;有些人把父母给的参加学习或培训的费用,用来买名牌商品……

有一位网红,每天都会拍自己的吃穿住行,她的房间总是装扮得漂漂亮亮的,每天的食物做得非常精致,还时不时和朋友聚餐,仪式感可谓爆棚。结果却发现她家其实特别乱,她每天拍照片或视频总是把镜头对着房间拐角最干净的那个地方;她做的非常好看的食物特别难吃,为了让网友认为是美味,她总是保持着灿烂的笑容把这些根本无法下咽的食物给吃下去;她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去思考如何让网友知道她此时此刻非常愉快;她根本没有那么多朋友,几乎不聚餐,到饭店点两份或三份食物,就是为了在照片里让别人看起来有伴……

这种所谓的“精致”不就是伪精致吗?我们身边充斥的这种伪精致正一步步往高校渗透,而且被部分大学生发扬光大,并成为了一部分学生的“信仰”。这种追求表面的繁华有多大意义?这究竟是审美还是虚荣?一旦所有的泡沫被戳破,就会发现,原来生活竟然是这么的糟糕。

“伪精致”与“打肿脸充胖子”有惊人的相似。记得高校校园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吃饭不打菜,省钱谈恋爱”。如果说爱情是必须要有仪式感,需要有一定投入的话,那么一些总喜欢伪装自己过得很好的大学生,又是何必?几个人聚餐,明明没有能力负担,却抢着付账;买不起高档手机,用不起高档口红,办个分期也把它们买下来。很多人正在不计代价地让自己看起来很棒。

这群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伪精致”再次升级。租两室一厅或三室一厅的大房子,还要用上等化妆品;上班受不了骑车的风吹雨晒,每天打车去单位;用高档电子产品,分期购买。三千元的收入,偏偏要过一万元的生活,表面上光鲜灿烂,背地里困苦不堪。在没有人的孤独夜晚,常常抱怨日子煎熬。

生活真的需要那么多仪式感吗?买个名牌难道就是为了让被人知道自己有购买名牌的经济实力吗?过着虚荣的生活真的就感觉到幸福了吗?

真正的精致不应该是表象,它是能体现出人的教养的细致流露,是自然散发出的气质和淡定磊落,是发自内心的从容,是深入到生活各个角度的非常得体的习惯,是即便脱离了物质,也可以过得美好的人生格局。

若大学生们能体会到这些,就不会被伪精致和仪式感掏空,也会慢慢地拒绝虚荣、虚假,最终真正把准生活的方向。.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