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杭衢铁路全线最长隧道顺利贯通

更新时间:2022-08-25点击数:文字大小:

本站浙江杭州讯:近日,由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施工的杭衢铁路全线最长隧道—天池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杭衢铁路是推动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提升衢州交通枢纽地位的重要通道,全线自杭州西站,经桐庐、建德、龙游,至衢州西,延伸至江山,长约240公里。其中,杭衢铁路(建衢段)是我国首条采用“PPP+EPC”模式运作的高铁项目,东起杭黄铁路,西至沪昆高铁江山站,中连九景衢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正线全长约130.8公里,共设建德、建德南、龙游北等6座车站。

天池山隧道跨越浙江省衢州市和建德市,全长约4154米。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危岩、落石、崩塌、岩爆及富水断层等不良地质,易引发突水突泥、坍塌等危险。此外,隧道共穿越2条大小断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且破碎,且最大埋深297米,存在偏压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过大、侧壁失稳等风险,为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

自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始终坚持“精品工程、绿色铁路、智能建筑”的建设理念,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抓手,快速编制了一张标准化管理大网。为保障工程进度,该项目对整座隧道采取进口出口两头掘进的方式进行开挖,全面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加强监控量测管理、加强超前及初期支护、严格注浆工艺以及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监控隧道施工全过程。同时,对于强富水地段,采用“排水沟+临时集水坑”的方法,在拱脚处开挖排水沟,在上台阶开挖临时集水坑,通过排水机械和管路,及时将涌水排出洞外。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相继克服了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坍塌、偏压、埋深浅、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等施工难题。

“在隧道施工中,我们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建设高质量铁路工程。”该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刘鹏介绍说。他们运用开挖掌子面地质素描、弹性反射波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探对断层、岩体破碎带等进行综合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提前预测地层及地下水情况,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因地制宜改善围岩状况,达到安全、优质、高效施工目标。同时,隧道开挖作业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有效地控制了超欠挖,使得围岩应力分布均匀,进一步提升隧道建设效率与安全性。

“为确保隧道顺利贯通,我们坚持以机械化配套为支撑提升安全质量水平,以专业化提升为根本创新工艺工法工装,全面提升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控能力。”该项目总工程师杜金峰表示。该项目采用智能信息化衬砌台车、智能混凝土湿喷机械手、防水板自动铺设台车、自动养护台车、三维断面扫描仪、整体移动式液压式沟槽模板台车等先进机械设备,并借助信息化手段,针对不同围岩类别,形成超前预加固、开挖掘进、初期支护、仰拱、防排水及钢筋安装、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及养护、水沟电缆槽、工后检测等生产线。

此外,该项目技术团队还依托重大铁路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微创新应用及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推出10余项创新性施工装备、施工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如采用水压爆破、湿式钻孔、钢拱架吊装、湿喷混凝土、中空注浆锚杆工艺等,通过一系列可靠的技术和新工艺,极大的提升了施工功效,创下月掘进220米的记录,为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杭衢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衢州到杭州多点、多通道连接,对缓解沪昆铁路运输压力,支撑杭州西站枢纽发展,推动杭衢同城化,助力浙西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文图/唐业堡)

云图片

图1:天池山隧道顺利贯通

云图片

图2:建设中的杭衢铁路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