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早的沐风,万物生机勃勃,八家社区嘉园小区内居民吴阿姨拎着干、湿两袋垃圾,在单元门前的垃圾桶站自然的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这样的自觉行动,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早已成为她的日常习惯。
每个人的努力凝结成万余人的合力,每户人家的行为扩展到千家万户的践行。自去年5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以来,海淀区东升镇八家社区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全民参与、全程发力,“十百千万”、“加减乘除”的格局悄然演进,从细节入手,把“新时尚”变成 “好习惯”下好“绣花功夫”。
“十百千万”聚人心
“十”——八家社区联合文明实践站,由党员带头,楼组长与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培训15次,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20余次,其中包括“分类未来、环影绿色”大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联络人大代表开展意见征集活动等;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动员共建单位共同助力分类行动,共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值守志愿服务10小时。
“百”——八家社区召集青年团员、在校大中小学生、在职双报到党员、社区老党员、社区志愿者、物业保洁等百余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值守服务;完善组织机构,在志愿北京等平台共录入志愿者200余人。
“千”——开展入户宣传活动并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3000余份;
“万”——组织社区党员先锋队、社区志愿者、在校大学生、双报到在职党员、团员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定点值守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值守时长万余小时;
“加减乘除”抓行动
“加”——建立试点:在辖区内4个楼房型小区最先各建立一个垃圾分类驿站,并在试行一个月后,逐步开放5个分类垃圾桶站,覆盖老旧小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定时巡查,发现问题督促物业整改;至2021年3月,经多次升级,辖区保留垃圾分类驿站1处,桶站19处、四品类分类桶站4处。
“减”——自2020年7月逐步实行适合八家社区特色的撤桶并站工作,对桶站点位进行修改调整报镇垃圾分类专班并进行公示,并确保每个居民楼前至少有一组带厨余分类的垃圾桶,使全体小区居民都能方便的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并完善公示内容。2020年8月完成八家嘉园社区撤桶并站工作。
“乘”——在驿站安装AI智能监控系统,对相关人员进行APP使用培训;翻倍力度对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开展精准入户宣传,规范宣传及引导投放的方法;
“除”——社区环境污染点减少,撤桶并站分类投放后,小区环境改善,道路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保持良好。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下降。指派专职社工对接垃圾清运单位,增加清运次数及频次,设置包干、包点进行清运,形成每月专报,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和问题。
下一步,海淀区东升镇八家社区将继续围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目标,补齐短板,计划将各小区桶站进行改造升级,将现有露天式桶站,逐步升级为符合要求的带遮雨棚、配备摄像头、照明灯、语音提示的电子化新型桶站,打好垃圾分类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