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中医内科专家]
吴斌,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斌从事中医治疗痿症,痹症,脑病,耳鸣等工作。具体包括耳鸣脑鸣,周期性瘫痪、斜颈、天疱疮、发作性睡病、斯蒂尔病、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等国际性疑难病。
中文名:吴斌
出生年月:1964年9月5日
性别:男
出生地: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
国籍:中国
职业: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斌,男,1964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从事中医治疗痿症,痹症,脑病,耳鸣等工作。具体包括耳鸣脑鸣,重症肌无力、脱髓鞘、运动神经元、格林巴利、多发性硬化、脑萎缩、肌肉萎缩、脊髓空洞、脊髓炎、白塞氏病、扁平苔藓、嗅觉失灵、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痹症、周期性瘫痪、斜颈、天疱疮、不宁腿、发作性睡病、斯蒂尔病、帕金森、特发性震颤、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等国际性疑难病。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他曾应邀赴中东及欧洲等国家工作,主要从事中医疑难病,尤其是难治性中医脑病、痿证,痹症,眼科等方面。
1989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浦东中心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治疗工作。之后曾在军内外三甲医院工作,诸如、海军总医院、航空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疑难病治疗工作。
目前就职于北京仁济生生医院,和北京奥北中医医院的特约专家。担任中医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医治疗痿症,痹症,脑病,耳鸣等工作。
社会职务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中医疑难病专家
中医脑病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
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主任委员
中藏医药研究院主要研究及发明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发展历程
1988年,吴斌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
1989年开始,吴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浦东中心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断治疗工作。
1992年,吴斌荣获“中医事业贡献奖”
1993年,吴斌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0年,吴斌从欧洲引进 “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是国内第一人。
2001年,吴斌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2年后,吴斌在军内外三甲医院工作。诸如、海军总医院、航空总医院,中国中医研究院。
吴斌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患者案例
1、2012年09月15日,年仅10岁的李某被诊断遗传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治疗前患者于5年前无诱因被家属发现走路步态姿势有轻微异常,当时未予以特殊重视,随后患者行走逐渐出现问题,表现为双下肢力弱,行走费力,故家属于发 病后两年余前往医院就诊,行肌肉活组织检查,排除了DMD和BMD的可能,及肌酶谱较正常明显增高,考虑为 “肌营养不良”,未予特殊用药,后坚持康复锻炼,患者生活学习暂无影响,但患者病情仍持续进展,1年前行走基本不能,仅可独自站立但站立姿势明显异常,站 立时有右侧踮脚,并伴随有双上肢力量减弱,无其他伴随症状。
查体:血压101/63mmHg,心率86次/分,体温度,身高140cm,体重35kg,姿势异常,脊柱轻微弯曲,肩带肌及骨盆带肌肉轻度萎缩,有翼状肩,双侧踝关节有轻度挛缩畸形,右脚较明显,双足内翻, Gower征,行走困难,站立时踮脚。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精神好,记忆、计算、定向力均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对光反应灵敏,双侧眼球运动正常,额纹对称,闭目有力, 双侧鼻唇等深,伸舌居中,示齿无偏斜,鼓腮不漏气,双侧软腭上抬对称有力,双上肢肱三头肌肌力4-级,余上肢近端及远端肌力3级,握力3级,左下肢肌力 2-3级,右下肢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略低,双上肢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双侧肱二头肌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腱反射未引出,腹壁反射未引出。双侧掌颌 反射阴性,双侧Hoffmman征、Rossilimo征阴性,双侧Babinski可疑。双侧深浅感觉、精细感觉粗测正常,双侧指鼻试验、对指及快速轮 替试验基本正常,双腿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脑膜刺激征阴性。
治疗情况:患者于2012年09月15日开始治疗,给予其“超低频电磁导入技术”(包括修复神经组织,促进组织再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结 合中药治疗。 治疗后情况: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经治疗后双上肢肌力可达4+,较前提高1级左右,握力约4级左右亦提高1级,双下肢力量较前增加达1级,可达2-3级, 且肩带肌肌肉容积较前有所增加,在辅助站立位时,右足能够着地,双腹壁反射较前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