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滇中事业部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丕华
现场工作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企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场站、项目。一线工作涉及面广、事项繁多,如果不能沉下去花心思,下苦功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干部必须从“四下基层”中汲取智慧,牢牢把握“下”这一关键点,始终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把问题消化在基层、消除于始发。
要少上会场,多下现场。 政策宣传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只有把政策宣传好、解读透,把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联通到人民群众心里,才能切实发挥重大决策的实施作用。要是干部只把政策宣传局限在会议上,就像把种子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很难生根发芽。基层干部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从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主动贴近群众,通过深入交流和细致观察,用群众容易理解的“大白话”和喜闻乐见的案例来答疑解惑,才能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达到吸引群众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晦涩难懂的“硬理论”能变成通俗易懂的“软家常”,宏大的“大政策”也能分解成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身边事”。
要少听汇报,多摸实情。 政策是否符合实际,就像鞋子合不合脚一样,只有经过实践检验并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才能知道。上级部门或者领导干部坐在会场里听报告、看视频,只是了解一线工作情况的形式之一。过于依赖听汇报的调查,极易出现为了留下好印象,选择性地采用一些数据,不足之处“点到为止”,想尽办法让成绩显得更显眼,难听到真情况,难留下真成果,难产生真价值,形式主义仍会“换汤不换药”地压向基层。如此调研,既摸不准实情,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领导干部要想了解真工作,研究真问题,调研要多到现场看一看,多到群众中走一走,直奔基层、直击矛盾、现场应考、脚上带泥,努力获取办公室里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这样才能获得真决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体现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要少找理由,多提实策。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越往基层走,问题往往越具体,只有深入基层,身在现场,身到、心到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面对问题要采取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锻炼,成绩在一线检验,一级带动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形成“一线决策、一线落实、一线导向”的工作格局。实践表明,一次现场办公,能够帮助基层解决一批问题,带来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只有各层级干部起而行之、向下扎根,带着课题和问题下去,才能带着思路和招法回来,把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