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四娟)经历是最好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5月4日,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踏上期盼已久的研学之旅,走进古生态课堂,去探索神奇的大自然。
“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亲近大自然,探秘新疆古生态园’,”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二年级级长赵娟说,本次研学主题是围绕即将进行的语文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确定的,“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知植物的不同形态,动物的不同类型,这样既可以促进课本知识的学习,也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进入古生态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高大的树木,“这些树很奇怪,只有树干没有树枝,摸上去冰冷刺骨。”学生姜晓媞说。记者看到园内讲解员解说时,学生们听得都很认真,经过讲解学生们了解到眼前的树原来是火山喷发及地质变化,巨大的树木被碳化,突然被埋底下,有幸被硅元素灌注其中,变成了树化石,也叫硅化木。
紧接着发现一群石人凝视着东方。“草原石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手握酒杯,有的手握钢刀,样子可真有趣”。学生韩林澈说,草原石人是为祖国戍边的勇士,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继续前行,穿过走廊,来到马厩。真正的主角登场,有马类化石之称的普氏野马,孩子们兴奋的马厩旁看着马儿吃草,还有活泼胆大的孩子主动喂马和抚摸马鬃。“原来普氏野马百年前一直奔跑在北疆准葛尔盆地之中,整体外形像家马,没有家马高大,体毛为棕黄色,向腹部渐渐变为黄白色,腰背中央有一条黑褐色的脊中线,四肢粗壮。”听完老师的介绍,学生张亦肖恍然大悟。
随后孩子们观看了马术表演,骑手骑光马,表演速奔,人立,舞步等。绕马厩一周后,最后发现很多架在柱子上的大石头。这些可真正都是天外来客,造访地球之后回不去了,只能留在这里被我们用锤子敲了。每块陨石敲击声音不同,是因为含成分不一样。有的清脆悠扬,有的沉闷如石。
“硅化木的造型让人震撼,陨石的形成又让人惊叹,这些在大自然中艰难形成的奇观值得我们好好保护,平时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需要我们好好保护!”学生商煜辰说。
二四班班主任李四娟说:“这是今年以来学校开展的第七次研学活动,二年级研学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在快乐的研学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无疑是孩子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记忆,有伙伴,有欢笑,更有一路的好风景,我们希望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学习场所不光是在教室,还有远方美丽的大自然。”李四娟说,本次研学活动结束后,科学老师还会组织孩子们制作大自然书签,“是一份纪念同时也是一份研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