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边过来一点,稳住,稳住……”10月25日上午,中国二十冶宝龙项目宝龙文体中心施工现场显得格外紧张与忙碌,一台重450吨的汽车式起重机吊臂缓缓升起,长11.25米、重9.36吨的型钢混凝土柱被有节奏地吊起。大家“死死”盯着悬空的钢柱,揪着的心随着钢柱的移动而上下跳动。
“慢一点、别着急……”在汽车吊司机的操纵下,型钢柱缓缓移动放到指定位置,经过调整,与地下预先放置的螺栓“对上号”。3名技术人员上前楔紧柱脚垫铁,拧紧地脚螺栓的锁紧螺母,并完成柱脚垫铁与柱底板的电焊作业,做好固定,钢柱就此与基座紧紧“抱在一起”。这也标志着宝龙文体中心工程1号楼5、6区17根型钢柱全部顺利完成吊装。
多方位统筹部署,方案优中选优
宝龙文体中心基坑面积23708.5平方米,基坑面积较大,配置的四台塔吊分布于南北两侧四个角,可覆盖基坑约95。而项目涉及专业工程较多,塔吊任务繁重,且塔吊在部分区域的起重能力有较大限制。本次吊装区域型钢柱长度约11.25米,单根重量最大约9.36吨,重量超出塔吊起重量。针对这种情况项目团队认真研判,周密策划,拟采用大型吊车在基坑以外进行吊装作业,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多次进行优化。宝龙文体中心南侧为宝龙大道,车流量较大且靠近外侧围挡处存在次高压燃气和中压燃气管道,若在宝龙大道一侧开展吊装作业难度太大、安全风险极高,此方案一经出来就被否定。接着团队成员将吊车位置转移到施工围挡内侧,经过详细分析及现场多次测量,最终确定采用450吨汽车吊+变副臂+超起结构的方式,以围挡内基坑外场内转场的形式完成型钢柱的安装工作。
科学精细研判,进度高效推进
按正常工序在底板浇筑完成后便可开始安装型钢柱,而项目钢结构加工厂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小金口,10月上旬惠州疫情突发导致钢结构加工厂被封闭管理,型钢柱无法按时运送。在疫情爆发初期,项目团队研判型钢柱极有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到场,经多方研究决定采用“逆作法”施工,即先搭设满堂支撑架后安装墙柱楼板模板,安装模板时在相关区域留足空隙为后期型钢柱安装创造条件。终于在钢结构加工厂解封后,10月22日下午型钢柱顺利进场安装,在各单位的努力下,从当天5区第一根钢柱的顺利安装,到25日上午6区最后一根钢柱的吊装完成,本次型钢柱吊装比方案原计划提前1.5天。
强化安全管理,严把施工安全关
项目部高度重视型钢柱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全过程严把安全关。在钢结构单位进场前,严格贯彻深圳市防疫要求,所有进场人员均需满足深圳市三天三检核酸检测、施工现场严格落实扫码进场、开展作业人员健康监测等工作。型钢柱作业前,从基础复核、材料进场、吊装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等方面严格管控,层层落实,每道工序都通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同时预先在吊装作业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加强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缆风绳、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作业过程中,严格落实“作业人员不离场、安全管理人员不离岗”工作,加强全程安全监督管理,确保了全部钢柱吊装的顺利完成。
1号楼5、6区型钢柱的吊装完成只是中国二十冶宝龙项目劳动竞赛“战役”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宝龙文体中心地下主体结构各施工作业面全面铺开,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四百余名建设者争分夺秒抓进度、抢工期,在四季度掀起大干快干热潮,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奋力冲刺。吴雅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