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金种子酒业杨红文:用一颗匠心,酿造美好生活

更新时间:2022-08-26点击数:文字大小:

一瓶好酒的成功酿造,最终还是取决于酿酒人的智慧。千百年来,无数酿酒人恪守传统酿造技艺,在岁月的更替中创制这杯醇香液体,给了世人以绝佳体验。可以说,流淌在酒液中是始终不变的匠心精神、是代代酿酒人的敬业品格。在金种子就有一批酿酒匠人,他们奋斗在酿酒一线,严守品质关,用多年的技术积累换取美酒飘香,让金种子的美名传遍全国。

云图片

全国劳动模范、金种子酒业总工程师杨红文,从车间技术员做到科技带头人、高层次行业专家、中国酒业名匠,一路走来,他几乎做遍了每一个酿酒、品酒和科研岗位,用实际行动守匠心、精匠艺,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成为酿酒品酒科技一线高端人才的典范。

1992年,刚从安徽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杨红文,被分配到金种子酒业,他怀着对白酒特殊的敏感和天赋走上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曲酒酿造车间。

当时酿酒行业基础薄弱,所谓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是靠手传口授,在杨红文看来可以用数据、参数、图表来形象化的内容,全部是由一代代酿酒人口手相传,或者更多的依靠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的经验和认知来传承,酿酒技术全靠经验和主观判断,不仅不规范、不系统,而且容易出现偏差。这让杨红文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酿酒生产实践中去。

云图片

为了尽快掌握酿酒技巧,他早来晚归,勤学苦练。全厂每天8点上班,他7点钟就来到发酵池边,一门心思扎根到车间一线,跟着“师傅”耐心学习传统的酿酒方法,认真从这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数千年中华酒文化的传统工艺中汲取营养。就这样,他用热情和汗水奏响青春序曲,用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传统酿酒的各种窍门,在1993年全厂技术考核中被评为第一名,正式从一名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工作刚满2年的杨红文,在安徽省白酒行业第一届白酒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安徽省轻工系统技术状元”称号,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次获奖点燃了杨红文同志匠心酿酒的梦想。此后,他用睿智和钻劲摸透了生产工艺中的各个环节,用孜孜不倦的渴求熟练掌握各种技法,在酿酒、质量检验、品酒等多个领域出类拔萃。

那时,酿酒前辈一直有个未了的情结,就是将老窖池的窖泥培殖到新建的窖池中,提高新窖池的发酵功效。在当时检测条件差、缺少生物技术和培殖经验的情况下,杨红文主动接过了重担。

为了复制衍生老窖泥,加快新一代窖泥研制培殖,杨红文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他和团队成员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深信“最基础的工作才是最值得重视的工作”,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每一个技术细节力求原理清晰,从温度水分把控到窖泥理化因子分析,从微生物分析到小试总结,每一个环节均组织大家充分论证试验,常常为一个技术指标、试验措施进行数个月的攻关和验证。

一项项复杂棘手的技术难题,在无数次的验证试验中被逐项攻破。日月星辰见证了他的拼搏,屡败屡战磨炼了他的意志。历时2年的艰苦奋斗,杨红文探索出人工窖泥培殖方法,并于1996年总结出了一套判断酿酒窖泥品质的方法,倾注他心血的新一代人工窖泥通过了试验考核,实现了应用,为新窖池的高质量投产达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0年后,金种子酒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汪焰胜博士对杨红文当初研发窖泥的方法进行再改进、再总结,于2016年底申报了“一种快速判断酿酒窖泥品质的方法”专利,于2021年11月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云图片

如今,作为总工程师的杨红文分管酿酒、品酒科研和质量管理工作,在他的办公桌上,存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瓶子、杯子,这些瓶子杯子装着各种酒样,有半成品、也有成品,有公司的产品,也有其他同行的产品,有国内的产品也有国外的产品。杨红文情系酒中,痴心不改,练就了一嘴“绝活”,每一种酒经他一品评就能知道质量优劣、产于何处,甚至连酒精度都能说得相差无几。这些酒瓶、酒杯和酒样,见证了杨红文30年来的执着和追求。

技术的进步得益于人们的不断奋斗,在酿酒领域,杨红文以一颗匠心,持续不断地推进科技创新,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为品类的开创贡献了力量。相信在这个技术领头人的带领下,金种子的创新脚步不会停,匠心精神永传承。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