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一次心与泥土的交融---探索齐鲁非遗文化

更新时间:2021-04-21点击数:文字大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我们留下众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齐鲁大地厚德载物,更是匠才辈出。2021年3月21日,山师附小三七中队雏鹰小队来到百花洲,探索具有齐鲁风韵的非遗项目。小队锁定了一家陶艺小店,这家小店是龙山城子崖黑陶的展馆,文化宣讲人梁朋女士为队员们讲解了龙山文化以及黑陶的制作过程。

云图片

队员们了解到,1928年,考古学者发现城子崖遗址(现济南章丘区龙山一带),发掘出了一批精美的黑陶。考古学家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以“黑、薄、光、纽”著称,其中“蛋壳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黑陶之所以黑,是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烧制而成。封窑,让弥漫窑中浓烟的碳粒渗入坯体,从而烧制出黑陶。
讲解完毕,队员们体验了陶器拉坯成型的过程,在梁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将揉好的泥块置于转轮、找好重心进行拉坯,随着小手的挤压和不同位置的摆放,小陶坯成型了。从一团泥巴到成器,需要心与泥土的沟通,这是多么欢快的体验!

云图片

云图片

云图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