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记中英人寿四川分公司志远营业区总监蒋艳

更新时间:2020-08-21点击数:文字大小:

作家柳青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大学毕业后,了解到保险行业对个人的培养投入大,能很快的提升、锻炼自己。放弃了原本优越稳定的工作机会,蒋艳选择了不被常人看好的寿险营销路;对于她来说,这就是那紧要的几步之一。

加入寿险行业的最初的7年,随着行业知识和个人技能的提升,她一直在寻求价值观趋同的平台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于是在2004年中英人寿作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四川市场时,她第一时间进行了了解。那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中英的CARE文化。

2004年她加入中英,成为四川分公司业务代码01号的代理人。最初的“志远”,也成为川分代码CA001的团队。从此,她开启了与中英川分共同成长的时光。

2004年以来,志远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渐渐发展成为有5个总监处23个营业区千人规模的团队。在中英的16年,志远也借助公司平台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团队。随着规模的扩大,在2015-2020五年时间中,志远区域总监处的业务人员累计向税务部门缴纳税金共计3700多万。其中2017年以来,业务站上亿元平台,当年缴纳税金超过1,000万。根据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标准,可以算作中型企业的规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团队发展,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让她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志远团队到目前为止,已经为4万多的客户建立了保障、提供了专业的保险服务,让每一位客户从保险当中获得了对抗风险的能力,并且团队业绩连续9年正增长。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上半年的业绩较去年同期,仍然实现了9.7的正增长,这是团队的成就感。

一个企业能否永续经营,需要兼顾团队成员的成长、客户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践行。幸运的是在保险事业的经营中,志远在这三方面都有了一些成绩。在寿险行业,在中英平台,志远可以说已初具永续经营企业的雏形。

一路走来,伴随着个人和团队的成长,蒋艳连续多年拿到了中英川分从个人、小组、营业区、总监处的各项第一,实现了个人及团队荣誉的“大满贯”,凡是进入志远家族的人,年薪平均都在十万以上,因为她卓越的团队管理能力、对客户的拳拳之心,获得“感动中国,最美保险人”殊荣。除此之外,她还获得了中国保险风云榜业务能手奖、中国保险行业“十大卓越总监”、IDA国际龙奖主管白金奖、美国百万圆桌会员MDRT、四川省“金牌保险服务明星等荣誉,这些荣誉既是对蒋艳过往的肯定和见证,更是她坚持向前和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的动力。

保险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金融、法律和医学衍生出来的一种科学的财富管理制度。持续学习和不断反思的能力是其充分条件。就像她对所有加入志远的伙伴一直提倡的,这是一份操之在己、自主经营的事业,首先需要做到自我管理。做到自我管理,一定要做到三个方面,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只要做好了这三面的管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会是游刃有余的。

寿险行业理性专业之外的另外一面,是温度。

是与客户缔造的链接带来的温度,

是团队伙伴共同成长的温度,

是保险意义带你去看到的,有人在经历那样的黑暗时,

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哪怕微弱的光的温度。

情怀和梦想一样,都能产生庞大驱动力和归属感,共感的情怀是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的品牌来源、文化烙印和共同驱动力根源。这也是蒋艳在中英感触最深刻的一点。

如果有人问蒋艳,23年的保险经历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保险对于她来讲,已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一份职业那么简单,对于现在的她来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什么是生活方式呢?她认为工作可以跳槽,事业可以转换,但生活方式既然是她选择的,就是不可逃避的,无论是经历酸甜与苦辣,无论面临如意与辛酸,她都必须去承担,所以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她对保险的定义,而且她将要把这种生活方式进行到底。

蒋艳给自己规划了40年的保险生涯,23年过去了,她还在这份事业中,还在想着怎么把这件事做到更好。

非洲的女经济学家丹比萨• 莫约曾用这句话作为她一本书的结束语: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未来五年,她希望志远团队人力达到1500人,保费平台达到3亿。因为保险和中英对于她来说,是影响了她整个人生的存在,是她不惧岁月流逝的热爱所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她将用留白的心态去长久的经营这份热爱!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