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给我来一瓶最爱的醉三秋酒 我和你聊聊喝酒那些事儿

更新时间:2020-06-18点击数:文字大小:

  家里团聚要喝,朋友聚会要喝,生意往来要喝……实在馋酒了,来点小菜,自己也能喝。所以说白酒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据的比重太大了。作为安徽人,喝一杯安徽的骄傲金种子酒,可以说出很多故事,要是再给我准备一瓶上档次的醉三秋酒,我能给你说一晚上喝酒的那些事儿。

云图片

  今天来聊“酒量”。关于酒量差异的描述和形容我就不多说了,先说认知。有人说酒量大的人是“酒精考验”,反之,不能喝的人,是因为缺乏酒精锻炼。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探讨一个问题,酒量到底能不能练出来。

  说说酒精的人体之旅,酒精经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过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然后再经乙醛脱氢酶分解成乙酸。这两种酶,可以说是决定酒量大小的两大“法宝”;酒量差别,其实是由于身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也就是这两种关键酶的差别所造成的。大多数中国人乙醇脱氢酶都不缺乏,但有不少人乙醛脱氢酶是缺乏的。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这就是喝酒脸红的原因。所以人体能够解酒的总量和速度主要是由这两个酶决定的,这两个“法宝酶”并不是通过后天“修炼”而来的,而是天生的。

  至于练酒,事实上,肝脏分解酒精的能力并不会提高,只是经常喝酒的话,大脑对酒精的敏感下降,所以不容易醉,也就是所谓的练酒。但是要注意,越是这样,酒精往往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

云图片

  此外,那些有酒胆没酒量的好汉们,还是克制一下吧,这种大胆不是豪爽,是玩命。

  其实无论怎么练,基因是改变不了的,也就是说酶活性改变不了,如果一味地进行所谓的练酒量,将造成乙醛的大量积累,长此以往,将造成肝损伤。所以,为了健康,要量力而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