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稳消费措施不断加码 消费潜力开始释放

更新时间:2020-02-27点击数:文字大小: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而在疫情干扰下,今年前两个月的消费受影响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稳消费、促消费的政策力度。目前,消费回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尤其是一些新兴消费的潜力开始释放。

  受疫情影响,人们从春节开始就尽量减少了外出的次数,而出门减少、居家隔离等,对包括旅游、交通、娱乐、零售、餐饮等在内消费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另一方面,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人们外出消费的欲望和需求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随着部分地区疫情有了一定的缓解,出现了景区游客爆满、饭馆门前排起长队、商场5小时销售额达1100万等“爆发性”消费发生。

  而快递作为最早一批复工的行业,也大大推动了一直宅在家的人们线上购物的热情。北京各个小区门口外,不同快递公司的货车和堆成小山等待顾客前来领取的包裹也成了疫情防控时期的一道风景。由于人们在线购物数量的大量增加,北京一些小区还专门为业主提供了用于取快递的小推车。

  “很多消费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结束后自然会释放。”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表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暂时的、短期的。例如2003年SARS期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低到了4.3%,到7月份就大幅回升至9.8%。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也表示,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缓,后期将逐步恢复。预计二季度消费市场仍将处于恢复期,下半年进一步好转,受疫情影响的部分补偿性消费将进一步释放。

  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出台政策,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商务部日前出台措施,支持批发市场、超市、便利店、社区菜店等流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满足民生消费需求。休闲娱乐等升级消费企业适时复工复产,逐步恢复消费信心和市场活力。零售、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家政等行业大力营造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同时,指导企业创新经营服务方式,鼓励运用线上模式开展业务。

  同时,商务部还表示将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增加传统汽车限购指标和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减轻疫情对汽车消费的影响。

  广东省近日也发布了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确表示,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并推动有条件的地市出台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一些观点认为,这将推动目前国内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政策的发送,为汽车消费带来重大利好。

  除此之外,一些新兴消费的潜力也开始逐步释放。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需求增长迅速。天猫、京东等电商企业的数据显示,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比例大大提升。同时,在疫情期间,在线购物、送货上门成为众多市民主要的购物方式。苏宁易购数据显示,春节以来,苏宁菜场订单量环比提升650%,通过苏宁易购平台,家乐福对周边3公里范围提供“1小时达”“无接触配送”服务,蔬菜、水果订单量同比增长超600%。

  另外,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也大幅增加。2月3日以来,通过阿里钉钉,超过1000万家企业的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而阿里健康、腾讯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医联等在线医疗平台的服务需求也大幅增加。

  有专家表示,未来传统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依托社交电商等平台的新兴消费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应鼓励新兴产业和消费模式发展,引导相关企业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依托新业态新场景,促进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说,虽然疫情在短期内对消费会造成冲击,但长期影响并不显著。应抓住疫情期间广大居民线上消费需求的井喷期,大力支持零售企业线上转型。

  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周旭表示,农产品、畜禽、粮油等短期受冲击较大,但疫情结束,消费需求会集中释放。中期主要是工业、制造业和流通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突然中断,导致整个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但下游的需求并没有消失。长期来说,房地产、车船、工程机械等行业,随着政府一系列宽松政策的落地见效,供需基本面也将会进一步好转。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