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国内 > 正文

科研实践三下乡,川农水保学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更新时间:2019-08-16点击数:文字大小:

科研实践三下乡,川农水保学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通讯员 陶琼)新时代的新青年应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作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子为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践行者,于8月1日至7日,组织前往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光明镇与叠溪镇等地开展了当地水保措施对于当地土壤与植被生态影响的实践调研。


在实践前小分队通过资料收集及实地考察了解到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在重大工程建设时形成的受损生态系统亟待生态修复。如果要解决现在的生态问题,就要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了解此地的生态情况后,才能为该地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相应的措施支持。


在调查的第一环节,队员们在对当地典型植被进行乔木、灌木、草本种类、数量、质量、郁闭度及分布情况记录时便发现,科学理论的践行是有一定难度的。冯同学在此过程中向笔者说道:“虽然分队一行同学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都掌握了《树木学》一科目中植被识别的知识,但是当课本知识拿到现实中运用确是极难的。在调研时,有不懂的只能向同行的指导老师和经验较我们丰富的实行师姐请教。”同时队员们积极利用花草识别软件来帮助辨别植物。而有些植物当场无法确认的,则要采集标本,将其带回实验室查阅《中国植物志》等书籍确定类别。

云图片
样地调查——胡旭

第二个环节则是对典型性土壤条件的调查。原状土的土壤理化性质、土氮素及碳素含量、土壤碳氮比、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也是生态恢复需要调查的重要部分。于是队员们分工合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集,做好标记后,带回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并将其与往年数据作对比分析,分析土壤性质的变化。


调研最后,团队部分成员于8月8日至9日前往了北川当地水务局采访专业人士有关北川生态环境的问题。负责人之一的周叔叔向一行队员耐心讲述到:“汶川—北川所在的青藏高原成都平原的结合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质活动比较频繁,近年来,北川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活在羌城的人们,正享受着‘生态+’带来的惬意与红利。”队员们经过走访当地住户了解汶川地震以来北川生态的改变和修复现状。在感受北川生态变化的同时,通过北川野外调研实践活动,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性质分析此地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特征,为继续改善此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云图片
植被记录—冯潇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进行科研实践的基础,队员们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收获了许多在在大学校园内不能获得实践经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川农林院的学子也想通过此次实践,宣扬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号召其他青年学子于实践中践行生态文明,在建设绿色家园的路上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申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我们深表歉意,请您联系,我们立即删除